河南南阳六旬老人余炳贵一生痴迷纺织技术,不仅耗尽家财发明新型织布机,还织出巨幅《出师表》等多幅书画作品,逼真传神。
余炳贵从16岁那年成为一名纺织工人开始,就一直热衷于纺织技术的研究。2006年,他自费到国内纺织业比较发达的苏杭一带考察学习,获知了智能织布机的电脑程序。此后,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又自学了电脑操作、平面设计等,然后他又到郑州、洛阳、南昌等地数次奔波,解决机器设备方面的问题。2007年,他买回一台报废的纺织机,并不断购买配件在机器上调试,终于研制出了智能织布机。老人介绍,只要把实物用扫描仪扫描,或者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,再输入电脑制成程序,这台机器就能根据电脑程序织出效果十分逼真的实物图像来。因为机器由电脑控制,对纺织材料几乎没有多少限制。
智能织布机-作品
智能织布机织出的伟人毛泽东像一幅20多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是老人的第一件作品,作品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,让余炳贵爱不释手。紧接着,更多的纺织作品纷纷呈现出来,四美图、孔雀开屏、百佛图,一件件作品花色艳丽、工艺精湛。长68米、宽2.3米的巨幅作品诸葛亮前后《出师表》,也在国庆节期间织完。
老人正准备织郑板桥的书法作品《难得糊涂》。整幅作品宽2.3米,长1.5米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样一幅图案,通过这台机器,大概4个小时就可以织好。
智能织布机-前景
2009年10月20日下午,智能织布机研制者余炳贵和他的设计伙伴李世显,把他们的机织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、《出师表》、《难得糊涂》以及毛泽东等人物织布画像,拿到武侯祠“诸葛亮文化周”活动现场展示,引来众多市民围观。有市民建议,此项发明如与南阳旅游产品开发联系起来,或许有不错的前景。
在展示现场余炳贵说,现在的机织作品质量还没有完全达到他心中的要求,目前他正在筹措资金想购置先进的设备。
在现场观看的市民吴先生说,南阳可开放的旅游产品很多,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表现形式。余炳贵若能利用智能织布机将南阳的汉画、四圣、官衙、山水等织出来,将会是很独特的旅游纪念品。还可以将游客与当地景色相结合,共现于一张机织画中,相信也会赢得游客的喜爱。